2018年11月23日上午,应疾病机理遗传学与进化医学学科组姚永刚研究员的邀请,福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杨宇丰教授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从单基因功能到网络分析”的学术报告。
杨宇丰教授长期从事器官衰老退化与再生,干细胞的维持与分化,器官发育模式的机理,跨器官通讯与系统生理、病理,蛋白、细胞器的更新与病理以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筛选。聚焦研究PD的分子机制,描绘了7种遗传型PD多巴胺神经元发病的特征,发现了PD共享的信号通路以及亚型特异的病理富集功能,发现了若干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如SNAP25和Amylase等。杨宇丰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建立了果蝇大脑特异脑区单多巴胺神经元分离以及RNA-seq技术。发现了Smarca4/Brm在PD病理果蝇大脑里显著上调,并首次证实Smarca4/Brm-BLVR存在遗传学上的互作,为将来研发抗PD药物奠定了基础。
学术报告后,杨宇丰教授和参会的学科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学生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专家介绍:
杨宇丰教授是福州大学闽江学者。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生物学以及物理学辅修双学位, 博士毕业于斯坦福神经科学专业/BioX计划,2009-2010年参与筹建福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目前利用模式生物、系统生物学、生物数学等多种手段多层次研究发育、生理过程的调控机制, 包括器官发育、退化以及老化。科研成果发表于Neuron、Cell、PNAS、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Developmental Biology、BMC Neurosciences、Frontier in Neuro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目前(2018.11)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他引用次数已超过 2000 ;国际专利申请2项。

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