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上午,应肿瘤生物学课题组陈策实研究员邀请,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卓越研究中心石磊教授到重点实验室做了题为“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表观遗传机理”的学术报告。
石教授首先介绍了细胞的DNA双链断裂(DSBs)严重危害了细胞活力和基因组稳定性,介导DSBs修复的两个关键信号通路: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HR)的异常信号激活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其中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酶分别是ATM、ATR和DNA-PKcs,在肿瘤细胞中这些酶与表观遗传因子相互作用之后共同调控基因组的稳定性。石教授团队首先筛选发现了去甲基化酶KDM5B以及PHF8被招募至DSB位点后促进DNA损伤修复。
接下来,石教授重点介绍了他们最新发现的MRN/MDC1复合物在DNA损伤后招募去泛素化酶USP7至DSB位点,USP7通过去除MDC1的多聚K48链泛素化修饰维持其稳定性。敲低USP7严重影响了MDC1蛋白的积累以及BRCA1/53BP1招募,使放射治疗后癌细胞存活减少。在人类宫颈癌模型中,HPV的感染增加了USP7的基因拷贝数,导致其过量表达,MDC1蛋白过量表达,患者存活时间变短。
陈策实研究员、周巨民研究员和蒋德伟副研究员等出席本次讲座,到场的各位学生也和石教授就上述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一:陈策实研究员介绍石磊教授)

(图二:石磊教授作报告)

(图三:石教授和听众探讨)
专家简介:
石磊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八年制专业,在美国国立卫生癌症研究所接受博士后训练,现为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卓越研究中心独立PI,天津市特聘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以及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以第三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其工作主要围绕着乳腺癌等肿瘤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展开研究,鉴定了关键的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和去泛素化酶,并探索了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所致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在乳腺癌等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JCI (2018, 2016)、PNAS (2014) 和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2017) 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