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验室概况 学科组 研究成果 研究生培养 相关下载 English
  现在位置:首页 > 动态消息 > 新闻动态
中国医学科学院胡卓伟教授和厦门大学刘文教授应邀到重点实验室做报告
2018-01-07 | 作者: | 来源: | 点击率: 【打印】

  2018年新年伊始,应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学学科组陈策实研究员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胡卓伟教授和厦门大学药学院刘文教授应邀到重点实验室做学术交流。 

  首先胡卓伟教授作了题为“Protein quality control and age-related disease: opportunity for new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的学术报告。胡教授引用2013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慢性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大问题,如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慢病久治不愈的结构基础为组织长期炎症反应导致器官纤维化。胡教授研究团队针对蛋白质质量控制进程中的三个关键途径: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细胞自噬(主要降解细胞器和长寿命蛋白)和泛素蛋白酶体(降解信号传递蛋白)来开展研究。通过温和的激活自噬反应能成功逆转纤维化。胡教授利用传统的中药复方能温和的增加Th1免疫反应,抑制Th2免疫反应,达到抗组织纤维化的效果。另外,他们的研究发现抗IL-17A的抗体可以通过抑制自噬促进纤维化。围绕一个应激蛋白TRIB3,他们团队发现了多个相互作用蛋白,破坏TRIB3和MDM2或者p62的相互作用,将有望开发抗癌新药。 

  随后,刘文教授带来了“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epigenetic regulators in breast carcinogenesis and their drug targeting potential”的学术报告。刘教授介绍了蛋白质的甲基化修饰。刘教授团队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6在ER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裸鼠成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ChIP-seq等手段分析发现雌激素诱导JMJD6与ERα共定位,JMJD6在雌激素诱导的RNA转录激活中能与MED12直接相互作用,调控MED12的甲基化水平,促进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基于JMJD6的蛋白质结构来筛选和开发抑制剂是该团队的主要目标。此外,刘教授简单介绍了近年来研究热门的超级增强子,以及他们团队针对MCF7细胞寻找到受雌激素调控的环状RNA(CircRNA),发现它们在乳腺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两位教授的精彩演讲给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丰富又新颖的知识盛宴,现场的陈策实、刘蓉和焦保卫研究员,以及远道而来的南京医科大学王雪融教授和讲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一:陈策实研究员介绍讲者)

(图二:刘文教授和胡卓伟教授作报告)

(图三:各位专家在讨论)

  专家简介: 

  1、胡卓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早年留学美国获得斯坦福大学分子细胞生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工作12年。胡卓伟教授于2004年回国至今,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纤维增生疾病的免疫病理学机制;2)自噬调节肿瘤发生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3)心血管组织异常重构的免疫生物学机制;4)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及机制;5)针对人类重大慢性病的单克隆抗体、多肽药及天然小分子药物开发。先后在Cancer Cell、Nat Commun、J Clin Invest、Circulation、Hepatology、Autophagy、Cancer Res、J Immunol、Cardiovasc Res、Hypertension、J Biol Chem.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影响因子总和超过了450,被国内外杂志和专著引用超过5000次以上。 

  2、刘文,厦门大学药学院, 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主要专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应用研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是美国 2 项专利的持有人之一;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包括Nature,Cell,Cancer Cell,PANS等;在核受体,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调控子在基因转录和剪接调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及其在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抗癌小分子K-80003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该小分子最近获得了美国FDA的临床前批件。主持多项课题,包括国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2项,校级2项,入选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取得多项荣誉,获得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和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 

Copyright? 2016-2020     昆明动物研究所 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72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话:0871-65197869
电子邮件:wangshuang@mail.kiz.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