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验室概况 学科组 研究成果 研究生培养 相关下载 English
  现在位置:首页 > 动态消息 > 新闻动态
第六届国际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2017-10-20 | 作者: | 来源: | 点击率: 【打印】

  2017年10月14-15日,第六届国际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 

  来自国内外乳腺癌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乳腺癌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相结合”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策实研究员作为会议主席首先致辞。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代院长陈灿、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余学清和湛江市副市长崔青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届大会吸引了众多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海内外著名华人学者,包括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洪明奇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康毅滨教授、辛辛那提大学管俊林教授、Emory大学董金堂教授、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李熔教授、加州大学Davis分校李健健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王世珍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陶谦教授、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崔晓江副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刘明耀、刘芝华、胡卓伟、黄灿华、胡志斌、康铁邦、张志谦、松阳洲、陈策实、王平、胡国宏、尤涵等教授出席大会,包括柳素玲、汪洋、刘文、高华、高大明以及昆明动物所陈勇彬、焦保卫和刘蓉研究员等多位青千或者优青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内容涵盖了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表观遗传学、细胞自噬、肿瘤微环境、乳腺癌耐药、病理及影像诊断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学术委员会授予洪明奇院士首届乳腺癌研究杰出成就奖,他做了《四十载科研回顾及展望》的获奖演讲,回顾及总结了他从事乳腺癌研究领域的里程,并且鼓励大家“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make impossible possible”,让听众近距离接触到了大师的科研风范。来自四川大学的魏于全院士作了题为《肿瘤微环境与生物治疗研究的进展》的报告,魏院士把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与转化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展示了他们在成都建立起来的世界一流转化工作平台。 

  在乳腺癌的治疗和乳腺癌干细胞方面,来自加州大学的王世珍教授介绍了化疗诱导单核细胞释放MCPs,促进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化疗抵抗,阻断MCPs/CCR2信号通路则能逆转耐药。与此研究结果一致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郑撼球教授介绍了化疗诱导激活成骨细胞表达Jag1,活化癌细胞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转移,一个Jag1单克隆抗体15D11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李健健教授介绍了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导致NF-kB信号通路的活化,HER2和CD47上升,干性增强,逃脱免疫监视。 

  在乳腺癌干细胞调控方面,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明耀教授发现LGR4 通过活化Wnt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干细胞的促进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胡国宏教授证实Wnt信号通路调节器官特异性转移。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康毅滨教授发现膜蛋白Dll1激活巨噬细胞产生Wnt,反过来促进乳腺干性维持,而miR-199a通过抑制LCOR促进正常乳腺和肿瘤干细胞。陈策实研究员发现miR153通过靶向KLF5转录因子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焦保卫研究员报告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TDP43和SRSF3通过调节基因可变剪切来促进乳腺癌增殖和迁移。 

  除了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给大家带来的精彩报告之外,来自于临床治疗前线的专家天津医科大学付丽教授给大会带来了《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精准病理诊断及解析》,以及来自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罗葆明教授从乳腺癌超声造影方面向大家介绍目前临床治疗中的最新诊断技术。 

  这次会议还特别设立了青年学者论坛和墙报展示环节以鼓励科研新星。让更多的青年学者能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有机会和资深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深入探讨。 

  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反响。来自于基础研究领域和临床的专家们,通过深化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再次让此论坛在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大会主席陈策实研究员对大会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宣布大会圆满结束


大会集体合影

特邀专家作报告

会议主办方致辞

我所陈策实和焦保卫研究员作报告

乳腺癌研究杰出成就奖颁奖
 

Copyright? 2016-2020     昆明动物研究所 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72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话:0871-65197869
电子邮件:wangshuang@mail.kiz.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