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上午,应实验室肿瘤生物学和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邀请,同济大学曹志伟教授到重点实验室做了题为“从中医药到协同联合用药”的学术报告。
曹教授首先从生物信息学在探索中草药复杂作用机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入手,围绕着“中药信息库TCM database”、“草药单成分的靶点与靶网络”、“多草药多成分的靶网络”、“网络协同效应是否有规律可预测”,“协同联合用药与临床癌症治疗”五个内容为大家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传统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各成分如何协同增效减毒是中医药甚至西药联合用药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曹教授研究团队从生物信息学角度首先建立中药活性成分库,治疗靶点库、毒副作用靶点库等数据库来分析蛋白与疾病间的关系,然后把中西药的已知作用靶点连成作用网络,从而预测药物协同的疗效,最后进行实验以及临床验证。
曹教授课题组开发出了预测药物协同作用的计算模型,有助于寻找相互协同增效减毒的药物组合。这个预测方法先后在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以及肝癌治疗中得到部分验证。以淋巴瘤为例,她们的预测方法准确性比国际上最好的方法有了显著提高。通过组学计算来预测癌症治疗的有效药物结合PDX模型进行验证,这种方法在临床治疗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最后曹教授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还需要解决联合用药的剂量配比问题、多成分联合用药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大规模临床实验等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解决精准的个体化肿瘤治疗难题。报告结束后,听众踊跃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和曹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